医院污水较生活污水复杂,医院产生的污水中含有病原体、重金属、消毒剂、**溶剂、酸、碱以及放射性等物质,如不加处理随意排放,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。
在医院污水处理中,调节池为什么必不可少;在实际情况中,要是只有一个化粪池的话,医院污水在刚开始处理的时候也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,等到化粪池里面的粪便多了以后,污水再经提升泵提升的时候,很容易将化粪池里面的污泥抽入设备里面,那样的话,设备里面的菌种就会被冲走,影响出水效果的水质不达标、不稳定等等,因此,调节池在医院污水的处理中,是必不可少的。
国家排放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,规定了水污染物高允许排放浓度,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,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、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。我国现行的国家排放标准主要有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—1996)、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8918—2002)、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》(CJ 3082—1999)、《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》(GB 18486—2001)等。
医疗污水的水质不同于生活污水,其成分非常复杂,含有多种药物比如:消毒剂,来自化验、检验、手术各科室的重金属、**试剂等;还含有多种病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卵。若未经处理即排入水体或用于灌溉,将会严重污染环境,影响人民身体健康。医疗污水污染浓度高,危害大,若不进行处理就排放会严重的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破坏环境。
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限值,其单位一般为mg/L。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。浓度标准的优点是指标明确,对每个污染指标都执行一个标准,管理方便。但由于未考虑排放量的大小,接受水体的环境容量大小、性状和要求等,因此不能完全保证水体的环境质量。当排放总量过水体的环境容量时,水体水质不能达到质量标准。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稀释来降低排放水中的污染物浓度,造成水资源浪费,水环境污染加剧。
生化需氧量(BOD):水中**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(以mg/L为单位),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化降解的**物量。生化需氧量愈高,表示水中耗氧**污染物愈多。**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,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:
一阶段主要是**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、水和氨;
二阶段主要是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。
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一阶段**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。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,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以20°C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。
医院生活污水中的**物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一阶段的分解氧化过程,即测定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20天时间,这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。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,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70%左右。
常言道“病从口入”,口腔是一个**有菌的环境,食物残渣、弱碱性唾液都为口腔内的菌群提供了适宜的繁衍环境。而且,还有大量的内源性微生物菌群寄生在口腔、牙齿和粘膜表面。